2013中国直升机发展论坛&博览会参会纪要,见证成长,追赶差距
发布时间:2013-09-22 新闻来源:一览航空航天英才网
一览航空航天英才网 主要观点
国内市场即将、或许己经奔驰在快速发展的轨道上
欧直、赛峰等国外厂商认为,以跨越人均GDP10,000美元的发展门槛和全国低空空域全面开放为条件,国内民用直升机市场真正的大发展要从2015年为时点开启(见附图2)。而我们的观点要稍乐观一些,市场或许已经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对国内通航基础设施不完善具备更好适应性、政府着力投入包括警务、应急救援在内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积极因素为我们的判断提供有力支撑。市场实际发展也超越国际业界预期,至2012年底民航注册的民用直升机数量为298架(见附图1),机队规模比上年净增60架,相对增长了25.21%,三年间机队规模复合增速愈20%,是近年来国内通航领域继公务机之后第二个成长速率显著提升的细分领域。
国产民机产品体系日益完善
2012年12月,中航直升机公司启动了全新3吨级双发商用直升机AC3×2的开发计划。该型机填补了2吨级AC311与4吨级AC312之间空白,预计2014年实现首飞,2016年取证,2018年交付用户。与欧直合作研制的7吨级AC352计划明年首飞,首飞将采用国产WZ-16发动机。AC352计划在2015年取证,2016年开始交付中方用户。
在研10吨级通用直升机进展顺利,正按计划向年内达成关键节点的目标推进。由于合作方俄罗斯直升机公司内部沟通协调、利益分配问题,中俄合作研制的重型直升机项目(见附图4)启动5年后进展依旧缓慢。2012年底,重庆直投成功的全资收购了美国恩斯特龙(Enstrom),进一步补强了国产民用直升机产品线中1吨级单发活塞和涡轴直升机的相关产品。
国内厂商差距尚存,需勉力追赶
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国外相比仍存不小差距,业界对国产民用直升机产品的普遍评价为“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维护工作量大,出勤率低”,靠低定价、低息出口信贷在不发达国家/地区打开市场。国内民用直升机商用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欧直、贝尔、俄罗斯直升机公司、阿古斯特·韦斯特兰等全球领先厂商都已有在国内建设组装线的计划,以中航直升机公司为代表的国内厂商短期内仍无法跻身主流厂商行列。
投资建议
未来十二个月内,维持对行业“减持”的投资评级
今年前8个月,国内民用直升机机队净增加量已达到去年全年水平,今年再次实现机队规模超20%的增长已无悬念。尽管在迅速增长的商用领域,国内厂商暂时仍无法与全球领先厂商进行全面抗衡,但在有政府采购支持的准军事和公共服务领域已开始获得显著的业务增量。结合业绩前景和当前估值水平,给予直升机制造子行业“中性”的投资评级。
宇航及防务(A&D)行业当前近60倍动态市盈率的估值定价已近历史峰值,远远脱离可预见时期内行业业绩成长所能支持的合理水平。特别是以波音为代表的成熟市场同类公司为参照系,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出在当前的市场估值状况下宇航及防务(A&D)行业具有投资价值的结论(见附表1)。因此,继续维持对行业“减持”的投资评级,短期估值风险较高。
【打印】 【关闭】
分享到: | ![]() |
![]() |
![]() |
![]() |
![]() |
![]() |